首页 >> 学生管理 >> 思想教育 >> 详细内容
 
思想教育 >> 正文
避免陷入“校园贷”的五条建议
日期:2019-04-03 00:00:00  发布人:xsc  浏览量:481

避免陷入“校园贷”的五条建议

 

作者:华南农业大学朱里静

 

  近期,各类“校园贷”事件频发。广州警方的官方公众号“平安广州”在3月14日发布了“为赚取佣金而帮他人冲业绩申请网络贷款被骗”的案件,基本情况为不法分子利用在校大学生涉世未深、又想赚点零用钱的特点,编织谎言谎称自己“在某网贷平台工作,需要冲业绩”,引诱在校大学生帮忙办理“贷款”——让在校大学生用自己的身份信息申请网络贷款,将放款转账至骗子提供的指定账号,骗子还声称本金及利息由他本人按期偿还,同学每贷款一笔即可得40-150元的佣金。最后,报警人却发现骗子拿了放款的钱跑路了,尚未偿还的款项仍需申请人自己来偿还。

  从“消费贷”、“投资贷”到“佣金贷”,“校园贷”形式在不断更新,借贷者从“自己需要用钱去借钱”变成“为别人去借钱”,这些替别人以自己名义去接待的借款人可能是因为佣金、也可能是因为情谊,但最后都陷入了“校园贷”的泥潭里。

  为何各类“校园贷”不良事件会屡屡发生?为何大学生会陷入“校园贷”?如何避免大学生入坑“校园贷”?不仅要从社会、政府、体制和学校等外界因素分析,更要从大学生自身角度进行关注。

1、社会:

  社会上应营造良好的消费风气,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少一些《买到这些,你就能追到大学女神》、《上大学必去的66个旅游胜地》、《女孩子,要对自己好一些(推销某些产品)》、《男孩子,也好对自己好一些(推销某些产品)》、《不买对不起自己(还是推销某些产品)》等鼓吹过度消费的宣传。

2、政府和体制:

  政府应该加强对金融平台的监管,严格制定各类金融贷款规章制度,严格控制金融平台向全日制无固定工作的在校学生提供贷款,严格打击高利贷。

3、学校:

  学校应加强学生防骗教育,加强学生法律意识,加强对“校园贷”广告在校内的的清理工作,应严格制止“校园贷”工作人员在学校里展开业务及宣传工作。

  对于大学生这个校园贷的目标主体,是预防的重中之重。因为,不管政府怎么打击、怎么监管,社会怎么倡导,学校如何加强教育、严防死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各种不良分子还是会通过各种渠道将触手伸向大学生,用各种“甜蜜的诱惑”引诱大学生进行校园贷。大学生只有守住自己,坚决不与“校园贷”有任何关系,才能更好地避免日后麻烦。有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俗话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有多大的肚子吃多少饭。在这里并非要拒绝消费,而是要拒绝过度的、超出个人能力的、不合理的消费。不要盲目攀比,学会调节个人心理。如果真的想买,请先赚钱,后花钱,请勿贷款消费。对于想通过“校园贷”获得现金进行投资的同学,其实可以好好算算:面对校园贷的高息,有哪个投资收益可以超过它呢?

  2、尽量避免使用网络借贷工具(含XX花呗、XX白条,更不用说那些不知名的金融平台)。在线支付让人缺乏花钱的实感和界限感,各种著名的购物网站自带的贷款工具,更容易让人陷入贷款的循环,可能很多人的确先差一点点钱,又急需某些东西,就开始了“打白条”,尝到了方便后可能打的“白条”越来越多,最后连这些正规网站的“白条”利息都还不起。

  3、对推荐“校园贷”的同学和朋友保持警惕心,尽量避免与之接触。南方都市报的新闻中,有业内人士曝光:“部分民间金融公司向校园发展业务时采取了拉人头的方式,靠学生之间互相介绍,给予提成或者减免利息的方式,让高利贷在校园蔓延。”“学生群体虚荣心强,自控力不足,自我保护意识又太弱了。正因为如此,违规贷款机构抓住了学生容易控制的特点,将一些在社会中已经失效的放贷手段推向校园。”

  4、实在有消费需求,又暂时筹集不到那么多资金,只要是正当原因,请告知父母。向父母借钱,总比向贷款平台借钱安全可靠。很多学生上大学后都有“独立于父母、自立自强”的想法,有的是奢侈消费怕父母批评自己乱花钱、有的是正当消费但不想跟父母借钱怕增加父母负担。前一段时间发生的某培训机构让学生网络贷款五千多元上培训班的事情,面对学生想跟父母商量,工作人员正是用这类借口阻止学生:“你都这么大了,这些事情还不能自己做主吗?”“父母工作那么辛苦,你贷款每个月才还几百块钱,就不要向父母要钱啦!”结果学生纷纷贷款,等到发现课程学不到东西,想退班时,签的合同各种限制,难以退款,还要继续还钱给贷款平台。

  5、认真学习,并涉猎各类书籍。知识丰富了,眼界增长了,就对“校园贷”抵抗力更强了;能力丰富了,技能增长了,赚钱的机会就更多了。


核发:0 点击数:481收藏本页